电话:8621-60857666-1026 手机:13817713185 QQ:1031025644 微信公众号:法律匠人工作室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对侵犯商业秘密条款的修改
作者:未知    业务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09    更新时间:2017-05-19

       201722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修订草案》较之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法》)以及2016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都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以下主要就《修订草案》中涉及商业秘密行为的相关条款进行解读和评论。

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

第十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一)以盗窃、贿赂、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本法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十条  下列行为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一)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实施本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

(二)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来源于本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非法途径,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对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第三人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

 

 

1商业秘密侵权的责任主体扩大到员工、前员工
    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了经营者不得从事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但同时《反法》第二条将经营者限定为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这个定义在《修订草案》中没有实质性变化)。由此可见,限于《反法》框架下对于经营者竞争关系的要求,公司在职员工或已离职员工等人员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无法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系下进行规制,这成为了很多公司员工、前员工进行侵权抗辩的理由。

司法实践中,为了突破现有法律条文的障碍,基本采取了两种做法,一是依据《劳动合同》和/或特别的保密协议追究员工、前员工的合同违约责任, 第二种是法院直接适用现有的《反法》第十条追究员工、前员工的侵权责任,有些法院在案例中把员工、前员工论证为经营者,有些法院则适用职业道德、附随义务来裁决,有些法院则直接援引《反法》第十条的规定进行判决。比如,宋文彬、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2017)津02民终294号】,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并未对员工个人是否属于经营者作进一步解释,而直接以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作为判决依据。此举是司法实践对法律条文适用的无奈之举,实践中也不能保证每位裁判者都对此有统一认识,且有司法枉曲立法之嫌,故还需《反法》溯本追源,厘清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才是解决之道。本次《修订草案》正面回应了此问题,突破性地将员工、前员工侵犯商业秘密纳入《反法》的规制范围,这种修订明显有助于强化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司法与立法的正反馈,我们无疑为这种法律修订叫好。

 

2商业秘密侵权的责任主体扩大到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
    律师、注册会计师都已经有了专门的《律师法》《注册会计师法》进行规制,笔者认为这一条的重点应当是等专业人员等专业人员如何界定,是否包括一般的财务顾问、投资顾问、技术顾问还有IT专业人员,这将是一个问题。从《修订草案》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内容来看,此处的等专业人员应当理解为那些具有专门的执业证书人员。如果做这种狭义理解的话,那这一条规定的意义已经不大,因为《律师法》《注册会计师法》已经有了专门的规定。
    其次,此条的规定还存在与专门法冲突的问题。依据《律师法》第48条,吊销律师执业证书是一中非常严厉的处罚,而律师泄露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最高处罚是停止执业3-6个月,律师只有泄露国家秘密时才可以被处以吊销执业证书的处罚,《律师法》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区分。而《修订草案》第二十四条直接规定了律师侵犯商业秘密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这种处罚力度明显突破了《律师法》的规定,而何为情节严重还存在很大的人为认定空间。在笔者看来,律师、注册会计师的泄密责任,既有专门的法律规定,还有很多行业协会的规则约束,他们大多数都受到了良好的约束,在《修订草案》中单独规定律师、注册会计师的侵犯商业秘密责任,意义并不大。

3未引入商业秘密侵权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20162月公布的《送审稿》新增了一个条款:商业秘密权利人能够证明他人使用的信息与其商业秘密实质相同以及他人有获得其商业秘密条件的,他人应当对其使用的信息具有合法来源承担举证责任。这个条款在本次《修订草案》中并未出现。由此可见,立法机关对是否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还是有所保留。该条款可以溯源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对举证责任倒置的有关规定,但由于该规定只是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内部规范,效力层级较低,对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审理无法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无法实现举证责任倒置原则,那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普遍存在的原告举证难、举证责任过重的局面还将继续,实为遗憾。
    总而言之,本次的《修订草案》扩大了商业秘密侵权的追责主体,提高了侵犯商业秘密惩罚标准,有利于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然而,《修订草案》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赔偿范围及计算方式并未做出更详细的明确规定,也未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商业秘密侵权案件长期存在的举证难、赔偿低等问题还没有对应的解决措施。

业务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关闭
  • 上一篇业务:

  • 下一篇业务: 没有了

  • 分享到:
    法律人,隆安律师事务所章琦律师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333号中金国际广场B座20层 邮编:200030
    电话:8621- 60857666-1026 手机:86-13817713185 传真:8621-60857655 电子邮件:company-lawyer@sohu.com